大家好我是狗狗史蒂芬,美國主辦的線上民主峰會即將在12月9-10日舉行,中國則選擇在4日發布《中國的民主》白皮書,嘗試挑戰西方國家所主導的民主體制,其中筆者對白皮書內容所稱「全過程人民民主」感到蠻有趣的,以下分享筆者淺見:
一、何謂「全過程民主」?
源起: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019年11月2日在上海考察時表示,「我們走的是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,人民民主是一種全過程的民主,所有的重大立法決策都是依照程序、經過民主醞釀,通過科學決策、民主決策產生的。」
優點:有完整制度程序,完整參與實踐……使國家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各環節、各方面都體現人民意願、聽到人民聲音,有效防止選舉時漫天許諾、選舉後無人過問的現象。
缺點:中國以經濟成就來強調執政的合法化,在民主、人權等常常受人批評。建政70週年之際中國發佈《新中國人權事業發展70年》白皮書,將「生存權和發展權」放在首要位置,忽略天賦人權普世價值,被批評為「中國式人權」。
二、民主是多元的,沒有對錯,只有主流
中美雙方所提出的言論,首先,國新辦主任徐麟稱,以「同我即對、非我即錯」的霸道思維,把其他民主形式視為不民主甚至進行排斥打壓,這本身就是不民主的。再者,白宮新聞發言人普薩基表示,沒有一個民主國家是完美的,應該繼續在此基礎上發展、討論、參與,同時鼓勵積極的變化。
簡單來說,前者指出,不接受其他形式民主的並不民主;後者說,沒有民主國家是完美的。
筆者認為,沒錯,民主有各式各樣的表現方式,沒有一個體制是完美的,不應討論對錯。但是在一個群體當中,主流總是會帶起風潮,讓非主流處於弱勢,也時常同時造成對錯的價值觀。
三、對比中西民主,著重點相異,各有優缺點「中國式人權」將生存和發展擺在第一位,忽略天賦人權普世價值,簡而言之,即偏離民主人權的主流,導致大多數國家無法接受中國口中所說出的「全過程民主」。難道追求生存發展錯了嗎?
在北京當局的領導下,中國的組織架構造就極高的決策效率,在經濟成就上繳出一張漂亮的成績單,也許就像筆者香港的朋友所說,他不在乎誰管理香港,他只在乎能不能夠賺到錢活得下去。反觀主流的民主國家,雖然藉由各種手段取得民意下達決策,但時常因為冗長程序,以及政黨鬥爭產造成較低的決策效率。
難道人權普世價值錯了嗎?
筆者認為西方國家的人權普世價值,所追求的已經不是佛洛伊德需求層次當中最基礎的生理需求,而是更高的安全、愛與歸屬、尊重及自我實現等層面,雖說人總是要吃得飽穿得暖,但愛情與麵包議題總是存在著。
總結
筆者認為,沒有一個政體是完美的,每個政體都存在在光譜中,當你選擇經濟發展,就必須犧牲部分自由,處處受到監視及掌控,讓政府可以準確政策下達;選擇自由意志,勢必將面對人多嘴雜的局勢,犧牲決策效率及社會發展。
資料來源:
中國發佈民主白皮書, 「民主峰會」前夕與美爭奪話語權-bbc NEWS